玉璧古道這條用石頭筑成的路,是古代保山至騰沖官營驛道的主要路段之一,驛道形成于元代,清代嘉慶年間由騰越廳同知伊里布組織過大規(guī)模的擴(kuò)修鋪設(shè)。從此,玉璧古道便成了騰沖人通往內(nèi)地的樞紐。
沿著這條石頭鋪就的古道,踏著先輩的足跡緩緩而行,沒有響徹山野的鈴聲,沒有擦肩而過的商隊(duì),耳邊只有鳥兒歡快的啼唱。雖然這條古道已失去了往日的地位和熱鬧,但是先輩們不懼艱險(xiǎn)、勇于開拓的精神隨著這條古道在一代代的在騰沖人的心間傳遞不息。
騰沖的一道美食“大救駕”的誕生和玉璧古道有這密切的關(guān)聯(lián)。
順治十六年、永歷十三年(1659年)正月,吳三桂所率清軍三路追逼,永歷帝朱由榔無處可退,在由昆奔騰至緬甸的途中,也是從這條古道進(jìn)入騰沖。源于此,騰沖便誕生了一段“大救駕”的美食佳話,至今還為騰沖人民所津津樂道。
古道漫漫,略顯滄桑,如今雖已悄然在荒蕪,但這卻是邊疆交通史的實(shí)證,據(jù)說還是云南省內(nèi)現(xiàn)存古驛道最完整的一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