騰沖皮影戲至今有六七百年歷史,分為“西腔”和“東腔”兩大流派。東腔皮影主要服務(wù)于云南省騰沖縣境東南部和城區(qū)壩子。1932年,應(yīng)干崖(今盈江)土司邀請,赴舊城演唱《樊梨花征西》連臺本戲49天,后又應(yīng)邊民及華僑邀請赴緬甸南坎演出《孫龐斗智》、《寶蓮燈》等劇目三十余出。1961年,應(yīng)邀到昆明為參加云南省傣、白、壯、彝民族戲劇匯演大會表演《長坂坡》、《斬三妖》等,獲特別榮譽(yù)獎。2000年6月,騰沖固東鎮(zhèn)被文化部命名為“中國民間藝術(shù)(皮影)之鄉(xiāng)”。2003年9月,騰沖劉家寨皮影作為西南地區(qū)唯一的皮影戲代表赴廣州參加“金獅獎”全國第二屆木偶皮影比賽,榮獲表演(綜合)銅獎,皮影藝人劉永周和劉定三獲造型制作獎。
天資聰穎的劉永周只要有時間就會拿出劇本來研究,并且還對原有劇本進(jìn)行修改?!坝行﹦”静惶帽硌?,有的劇本觀眾根本聽不懂,就得做一些必要的修改。多年來我修改過包括《大鬧天宮》《草船借箭》等上百個劇本?!眲⒂乐苷f。此外,他還根據(jù)時代和地域特點制作了《大救駕》《翡翠傳奇》等多部劇本,這些劇本曾一度被觀眾熱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