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隱時現(xiàn)。
這些高黎貢山下的古村落是騰越文化的重要載體,其蘊含的歷史文化信息豐富深邃,是鄉(xiāng)土文化的活化石??旄S騰沖當?shù)仄焚|(zhì)游地接,當?shù)貢h地接,當?shù)卦囻{自駕游公司,當?shù)刈廛嚢嚬?/strong>小編深入了解一下吧~
騰沖固東鎮(zhèn)的滎陽村,一個僅有100多戶人家的小村落,卻以出產(chǎn)精美獨特的油紙傘聞名于滇西和緬甸地區(qū)。據(jù)史料記載,油紙傘的制作工藝從四川傳入至今,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,特別是在過去,村子里家家戶戶都制傘,再加上制傘工藝精良、輕巧耐用,更是被稱為“油紙傘之鄉(xiāng)”。
今天,小編來到的是村子里有名的制傘老人鄭映海老師的家。推開門,就看到94歲的鄭映海老師正在制作油紙傘。這一刻,時間好像靜止了,靜止在鄭映海老師的指尖,蒼勁有力的雙手,布滿了時間的痕跡與故事。
環(huán)顧四周,只見家里到處散落的都是制傘用的半成品。鄭映海老師告訴我們,如今他年紀大了,沒有精力像年輕的時候一把一把完整地做了,只能是做一些手工活,大部分都交給了自己的兒子鄭加彩以及兒媳李思秀。
李思秀老師非常熱心,一邊為我們講述滎陽村油紙傘的歷史,一邊為我們分析當下的發(fā)展前景。李老師說,如今在滎陽村制傘的人家已經(jīng)不多了,好在有國家政策的支持,手藝人才可勉強維持生活。鄭映海老師是油紙傘技藝的主要傳承人,希望以后自己的孩子也會耐下心來學習這
門技藝,將它傳承下去。
李思秀老師還為我們介紹了油紙傘的制作過程,介紹完便開始示范起來,看似簡單笨拙的工具在老師的手里,如魚得水。
飛揚的木屑,轉(zhuǎn)動的齒輪,交替的踏板,每一步都是每一把油紙傘的必經(jīng)之路??戳死蠋煹牟僮鳎覀円曹S躍欲試,于是鄭老師教我們分切傘頭??雌饋砗茌p巧的工具,像是著了魔似的,在我們的手里卻一點兒也不聽話,竟惹得寡言少語的鄭老師也大笑起來。
沒試幾下,我們也就放棄了。鄭老師建議我們直接去畫傘,這也是每一位旅客到這里最想體驗的。你可以根據(jù)自己的喜好隨意畫,有些人喜歡梅蘭竹菊,有些人喜歡藍天大海,有些人喜歡動漫卡通,有些人喜歡素雅干凈。只要你喜歡,就可以留下自己的痕跡。
我們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繪制屬于自己的油紙傘。起身才發(fā)現(xiàn)外面竟下起了蒙蒙細雨,毫不矯情地說,那一刻我們好像穿越了,穿越到了戴望舒的雨巷,只是與我相逢的丁香一樣的姑娘,只有丁香一樣的顏色,丁香一樣的芳香,沒有哀怨,更沒有彷徨。
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的是,在我們的印象里,油紙傘總是代表憂傷、寂寥,但是在滎陽村可不是這樣!在當?shù)赝琳Z中,“紙”與“子”同音,寓意“早生貴子”,又因為繁體字“傘”的字形內(nèi)有四個人字而被賦予“多子多孫”的含義。此外,油紙傘的“油”諧音“有”,所以當?shù)厝嗽谂畠撼黾藓笠粋€月內(nèi),娘家還會帶油紙傘、竹凳、雞籠到女婿家拜訪,祝福小兩口有子有孫。
來到騰沖,當你逛累了火山熱海,感受了和順順和,不妨走進這個靜謐的村落,靜下心來,繪制一把屬于你自己的油紙傘,將騰沖的一抹溫柔帶回家。